(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回超”——北京回龙观社区业主自发组织的业余足球联赛,与这个京郊的移民之城一道,如野草般生长。当它发展到第六届,其规范化程度已不亚于职业联赛。它不只是一个体育故事,因为它表明中国新兴社区的社会自组织能力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为社区业主转变成为社区公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本刊记者/张鹭
两种相反的力量正在拉扯“豆腐”。作为北京回龙观足球超级联赛(下称“回超”)的组织者,豆腐“本来就想玩一年的,结果被搁在这儿下不来了”。
他曾想让镇政府接管回超,觉得不现实而作罢。他继续硬着头皮,几乎以一己之力组织这项赛程持续半年的公益性联赛。至于将来,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中国这个知名度很高的业余足球联赛,正陷入一个尴尬的悖论:
6年前,“回超”处在仅有9支球队、赛程不过两个月的萌芽阶段,其组织者——回龙观社区的业主们,想把它经营成为具有职业联赛风范的业余联赛。当它发展到第六届,如愿成为拥有22支球队、780名注册队员、240场比赛、赛制规范化程度媲美“中超”的庞然大物时,繁杂的管理已经耗尽组织者的时间和精力,如何使其继续运转已经成为大问题。
中国的“德比”?
2007年2月到3月,央视《足球之夜》编导邓,根据节目制片人刘建宏的建议,以拍摄电视片的形式,对第四届“回超”的筹备、开幕和部分比赛做了采访,“一大早就来敲门,断断续续拍了20多天”,被跟拍的豆腐说,这让他曾一度“看到摄像机就想躲”。
在此时的中国足坛,作为民间足球的代表,“回超”的影响力已然不低。早在两三年前,史万春、年维泗、沈祥福、郭瑞龙等足坛元老,就曾先后与回龙观球队踢过友谊赛以示鼓励。史万春、年维泗两位老先生还应邀担任“回超”联赛的名誉顾问。
《足球之夜》节目制片人刘建宏曾对媒体说:“我们国家足球都搞专业队,但国外很多职业球队最初都从社区中出来,英国足球一些豪门俱乐部都来自社区。我也在等,看能不能从回龙观走出职业队,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德比。这也许是发展中国足球的另一种方式!薄暗卤取蓖ǔJ侵竿怀鞘谢蛄诮厍那蚨颖热。
央视的关注,对“回超”的发展起到了切实的作用。豆腐回忆说,当时他正与当地的华联超市接触,商谈为“回超”进行赛季整体冠名的赞助事宜。对方对作为业余联赛的“回超”语带轻蔑,只肯出价2万,与邓同去的摄影同事忍不住掏出记者证,以专业记者的身份向对方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回超”在社区里的巨大影响力。当天下午,对方就打电话来,跟他敲定一笔10万元的赞助合同。
“挺正规,挺热心!笔备袅侥,近距离观察过“回超”的邓,这样描述她对“回超”及其组织者的印象。最为打动她的,是“回超”的组织者“不以盈利为目的”,“我们跟拍那么多天,看见豆腐做了很多事”。这些琐碎的事情,不外乎去回龙观幼儿园为“回超”开幕式挑选球童、与社区网站站长“六班长”开会商讨招商事宜之类。
豆腐操心的事,远不止这些,采购奖品、协调场地、联系裁判、沟通媒体、协调各队报名、审核队员资质、制作参赛证、分组抽签、制作赛程表⋯⋯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这个赛程复杂的联赛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其中每一环,都结结实实地扣在他的身上。
“真到了忙的时候,比上班时还忙”,为了腾出足够的精力组织“回超”,这位已过而立的回龙观业主辞掉自己产品质量认证的工作,“就当给自己放一年假”。轻松的语调背后,是还扛着房贷的他放弃的月收入1万元!盎旧弦恢笔窃诔岳媳荆备径伎觳焕砦伊!
在路边踢野球,一路踢过来
回龙观社区最早可上溯的足球史,是业主们在路边踢野球的日子。
1999年,“回超”早期组织者之一、流浪明星队队长“藏龙岛主”搬进来,就开始跟朋友在尘土飞扬的马路上踢球,“当时周边还是未开发的荒草地和田地,晚上能听见青蛙叫,就只有马路是平地,当然,那会儿的马路上也没什么车!
这种野球一直踢到2003年,“非典”时达到高潮。随着回龙观社区网出现,网络成为踢球者交流和邀请的平台。
豆腐记得,2003年,在废弃的公交总站那块两个篮球场大小的水泥坪上,业主们用矿泉水瓶摆门,五六拨人轮换着踢。搞建筑的业主“黄牛”见状,赞助两个用铁焊成的球门。在那段特殊的日子,大家不用上班,拿着工资休假踢球,踢完球一起喝酒吹牛!安亓褐鳌彼,“回超”组织者最初的友谊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业主们自发形成的足球队也几乎在同时建立。2002年8月,18个人自发组合起回龙观第一支足球队,由于都是小区业主,所以把球队戏称为“野猪林足球队”。野猪林队的守门员“豆腐”说,“野猪林”对于“回超”的贡献,不仅在于其建队最早,而在于其一开始就以一个较为专业的姿态——统一设计队服、队旗、队徽,制定队规,大赛前安排专门的集训等等——来对待比赛。这些细节也传染给了后面的其他球队。
王壬率领的“天龙队”,是“回超”第四个球队。这支球队有一半队员在邻近的中关村、上地一带从事IT业,60%的人有私车。“老闫”率领的“回联队”集中了回龙观地区原住民球员中的精英分子。丰厚的本地资源让他们的队伍顺利拉到球衣胸前广告的赞助——当地最大的房地产集团给的每年2万元。
组织联赛的想法,完全是当时实际情况的需要!罢饷炊嘀蚨樱嗷ピ记、协调时间和场地很麻烦,不如统一组织一下,弄一个小联赛。”藏龙岛主回忆。
无论是在豆腐还是藏龙岛主的印象里,2004年第一届业主杯比赛都不是特别正规:球队只有9支,从9月踢到10月就收场了;裁判找的是附近北京农学院的一位体育教师。但这个不甚令人满意的开端,已经将原本各自散落踢野球的业主们捏合到一起。
2005年的第二届,“回超”有了11支球队。在联赛的运作上,业主们表现出中产阶层趣味中追求精致化的一面。他们一系列大刀阔斧的行动,让“回超”在规范性上有了质的飞跃。
这一年3月4日,回龙观业主足球协会成立,第一届业主杯联赛的组织者“园丁”担任协会主席,王壬和罗伯特分任副主席,藏龙岛主出任秘书长兼财务部长,“国庆”担任宣传部长,一位当律师的业主“老穆”成为协会的法律顾问。
那是一段与激情相伴的日子。大家往往是晚上8点多下班回到家,匆匆吃碗面就出门开会,各项决议的形成往往少不了激烈的争吵甚至拍桌子,开会开到两三点钟回家睡一觉,第二天早上6点又要出门上班。
王壬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联系镇政府、公安局,让“回超”的生存获得政府的认可;接着找北京市足协,申请给“回超”安排国家级裁判来执法!八旧硎强镜模冉仙朴诟舜蚪坏馈,罗伯特说,因为把精力都给了“回超”,王壬的公司在那一年肯定少赚了不少钱,在回龙观和市区往返那么多次,“也没人补贴点油钱”。罗伯特自己也为了“回超”,忙得老婆发高烧住院都没顾得上看一眼。
宣传部长国庆,制作了各种宣传资料存在光盘里,给北京各大媒体打电话兜售“回超”的新闻价值,不少本身就是记者的业主也帮他支招或者牵线。老穆则为协会提供不可缺少的法律咨询,他还开了一家饭馆,这家饭馆也成为足协的指定会议地点。老穆还利用自己与足球明星郭瑞龙的交情,请来史万春、年维泗、沈祥福等足坛元老,扩大“回超”的影响力。
16支队伍,120场比赛;22支队伍,240场比赛,慕名而来的队伍越来越多。由于是单循环赛制,每个球队都必须跟所有对手打一场比赛,赛季也因此被不断拉长。
年过不惑的赵亮率领的“北店龙马队”,2006年加入“回超”。他坦言,加入“回超”踢球可以省下不少场地费,因为有副镇长蔡淑玉的支持,作为比赛场地的北京农学院球场只收取“回超”球队一半的场地费。当然,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数千人参加的盛大开幕式、挣积分、排名次、请教练、请国家级裁判、享受球迷的呐喊助威、评选最佳射手、颁奖仪式⋯⋯正规性堪比中超的“回超”联赛,其趣味性与踢野球不可同日而语。
国庆并不乐意把“回超”跟“中超”相提并论,他提出的口号是,效仿百年“英超”,打造百年“回超”。而在邓看来,如果能一届一届地坚持下去,有朝一日“回超”也能走出一支职业球队,“最近德甲排名第一的霍芬海姆,地方小得在地图上都找不到,不就是个德国的回龙观球队吗?”
困境:在“纯粹”与“纯洁”之间
与《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聊天的空隙,王壬、罗伯特和国庆三人一边相互调侃、一边替下一代旁若无人地结起亲家和兄弟来——他们都有一个不到一岁的孩子。
2006年第三届“回超”以后,回龙观足协原来的6名成员先后退出“回超”的管理,“现在有孩子,不能一下班就跑去开会,把孩子扔在家里”,藏龙岛主说,组织长达半年之久的“回超”,对事业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回超’的事情很琐碎,协调22支球队、裁判、场地、政府、媒体等等方面,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豆腐是在这时顶上来的,“如果不是他接手,可能‘回超’就夭折了”,藏龙岛主说。风风火火的豆腐上任第一年,就为“回超”拉来10万元赞助。他几乎是全职投入“回超”的经营!盎爻痹谒恼瓶叵拢渤鱿至艘恍┬碌谋浠。
至少在罗伯特看来,这些变化并非都是可喜的。比如,原来的“回超”基本只限于回龙观社区的业主参加,不用说很少有外援加入,就连回龙观地区的原住民都没有。豆腐放宽了这个限制,力挺原住民球队加入“回超”,规定外援可以占到球队队员的30%。
这样一来,就出现一些球队为了争夺名次,大量引进外援的情况。有一支原住民球队,居然有9名外援同时出现在赛场上。2007年,“回联队”通过本队教练请到前国脚高峰和前国安球员宫磊加盟,把赵亮所在的“北店龙马队”打了个10:0。这在社区网上引发了极大的争议。
“很多外面来的十八九岁小孩,跟我们这个岁数的人对足球的理解不一样。输赢对于我们不是最重要的,就是图个乐,而他们是为了踢球而踢球,习惯带着京骂,场上小动作比较多。”
罗伯特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业主足球的纯粹性,“这几年‘回超’球迷的数量在下滑,可能跟新鲜感过了有关,但也不排除与业主在‘回超’里占的比例越来越小的原因,看球的人都是冲着家属去看的啊。”他强调,有一支“回超”的元老级球队,到现在队员已经面目全非。他坦言自己退出管理,与这个分歧有很大关系。
豆腐曾就这个问题多次与罗伯特沟通。“‘回超’业主队员的年龄都在三四十岁之间,因为身体、家庭和事业上的原因,会有一个逐渐退出的过程。如果老局限在业主范围里,过不了几年,这些业主踢不动了,‘回超’也就自然垮掉了”, 豆腐解释说,放宽准入的范围,是为了联赛的延续。
从前几届的经验来看,如果把联赛的规模维持在现有状态,一年的支出就至少需要25万元。除了各球队上交的部分和向镇里申请解决一部分,剩下的资金缺口要依赖冠名权招商来补充。2007年和2008年招商成功,但2009年受经济大环境影响,豆腐小心翼翼地掌握着其中的界限,不让商业化威胁“回超”的纯洁性,“民间联赛一旦有商业利益在作祟,很难持续下去,这么多球队的利益根本没法协调”。他拒绝了很多体育公司让他转让“回超”运营权的要求。
豆腐现在的想法很多。因为曾与太原、天津、沈阳、石家庄、保定等地的业余球队交过手,并了解到这些城市都有自己的业余联赛,他有时甚至想,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北京周边城市打一些大的城际联赛。
看着豆腐从一名年轻门将成长为联赛管理者的藏龙岛主,却掩饰不住对他现状的担忧:他现在这样依靠吃老本来组织“回超”,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豆腐如果不能解决好自己的生计问题,那么“回超”将无可避免地面临解体。
豆腐自己能想到的解决办法,是找到一份既能保证上班时间、又不耽误组织“回超”的工作,“只可惜到现在还没找到”!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骞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缃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