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将被可口可乐收购的消息传出,消费者在问,中国品牌的饮料还有谁家?图为北京超市里市民以复杂心情选购汇源果汁。 中新社发 徐曦弋 摄
|
“汇源”将被可口可乐收购的消息传出,消费者在问,中国品牌的饮料还有谁家?图为北京超市里市民以复杂心情选购汇源果汁。 中新社发 徐曦弋 摄
|
可口可乐豪饮汇源:徘徊在情与法之间
论坛嘉宾
可口可乐中国区副总裁李小筠
商务部研究员 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
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
和君创业董事长李肃
一个巨大的可乐瓶子,装满了中国的果汁。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节点上,可口可乐大手笔并购中国最大纯果汁企业汇源,毫无疑问将留下浓重一笔,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成是败。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与汇源同时公告称,可口可乐拟以24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01886.HK)全部已发行股本。如收购获批,汇源果汁将从香港联交所下市,并成为可口可乐全资子公司。
截至目前,这起并购案所掀起的关于民族品牌;、外资市场垄断、现代契约精神、本土企业成长、资本与实业关系、中国产业结构矛盾的大讨论,几乎强过此前任何一次中外合作的案例。在某种意义上,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事件正成为一个契机,成为中国经济在转型期深入反思经济发展模式与经验的论战场。在这背后,是全社会试图振作中国企业于此刻的危机意识。所有的民族情感与商业理性,在化不开的责任意识面前喷薄而出。
到目前为止,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仍然处于商务部等相关部门的审批过程中,甚至已有业内人士称,“(此案)社会关注度已经高到如此程度,不到国家最高决策机关,是决定不了的!
更值得关注的是,对于并购能否顺利通过审批,国内外学者与市场人士得出的是截然不同的预测结果。认为能够通过与不能通过的两派立场,完全打乱了来自国别、行业、职业的限制,陷入一场空前独立的争论。
本期《上海证券报·圆桌论坛》邀请各界相关人士,针对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一事各抒己见,以飨读者。“希望贵刊对读者进行企业并购的基本教育,使大家懂得如何从企业、市场和法律的角度看待并购,避免把正常的商业行为意识形态化或政治化。”论坛嘉宾之一,商务部研究员王志乐在接受采访后这样寄语编者。
焦点一 并购“违法”吗?
批,我高兴;不批,我也高兴。为什么?批,说明是按照法律办事,汇源也好,可乐也好,是多赢的局面;不批,国家有国家的考虑,我们一个企业一定要服从国家,说明了国家重视汇源。我估计不批的话,更多的中国人会猛劲地喝汇源!煨吕
主持人: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后是否会对中国果汁饮料市场构成垄断,这恐怕是此次并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所谓的垄断应该如何界定?在法律上这次并购可能涉及市场垄断的说法是否成立?
李小筠:由于汇源与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各自在中国的销售额均超过反垄断法申报的最低金额,因此,需要在双方签署协议后将收购的申请送交反垄断局审批,批准之后才能完成。这是一个所有达到这一标准的并购项目实施前都必须进行的一个正常的审批程序。
可口可乐已经按照反垄断法规定的程序进行了申报。商务部支持正常的市场行为及反对垄断,这是依法办事,进一步改革开放,有助于中国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根据饮料市场调查公司英国加纳地亚公司2008年中国饮料市场年报显示,可口可乐与汇源合并后所占的市场份额低于百分之二十。另外,可口可乐目前在中国没有进一步消息表明是否还有新的并购目标。
王志乐:总体来说,我觉得我们应当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看这次并购,从法律角度看待并购,而不是情绪化。
反垄断审查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例如,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涉及如何计算收购后其市场份额以及判断是否排斥和限制竞争的问题。市场份额计算和限制竞争的认定需要细致科学的专业调查,而不是情绪化反对可以解决问题的,更不是网民投票可以解决的。
大家要注意《反垄断法》,它不是一概反对在某某行业一个企业市场份额大。在一般的讨论中,大家容易把市场份额大就等同于垄断,实际上是不对的。并非市场份额大就天然构成垄断,还要看并购“是否限制了竞争秩序”。因为市场份额大,只是说明它在市场中具有的优势地位,它如果利用这个市场份额大去限制、排除竞争,这个叫垄断。垄断是窒息竞争,利用这个市场地位去限制竞争叫垄断。那么,在中国的《反垄断法》里要进行反垄断审查的时候,这种经营者集中的反垄断审查是什么呢?看这个集中是不是会带来限制、排除竞争。如果这个并购导致在这个行业限制竞争了,排除竞争了,那这个当然就反对。如果它不是,那么还得尊重法律。
图片报道 | 更多>> |
|